The White Lioness

依序讀過 Kurt Wallander 系列前三部,蠻好奇第四部 The Man Who Smiled 會是什麼樣子。

第一部 Faceless Killers,是標準的「警察辦案」(police procedural)小說。

第二部 The Dogs of Riga,一開始也是瑞典南端小港市 Ystad 的「警察辦案」,重頭戲卻是 Wallander 兩次前往拉脫維亞首都 Riga 的經歷:第一次,他受邀協助辦案,名義上有責任,實際上沒權力,身處異地的狀況卻類似電影 Lost in Translation;第二次,他是非法入境,目的雖仍在調查罪行真相,但隨時都必須避開拉脫維亞警方,形同亡命天涯。這樣的故事,與照章辦事的「警察辦案」,相距自然不可以道里計。

第三部 The White Lioness,一開始還是「警察辦案」,但 Mankell 近百頁時筆鋒一轉,寫起了跨越國界實施的政治密謀(以 1992 年南非最重要的兩位政治人物之一為對象的暗殺計畫),且以真實人物做為小說角色。Wallander 與手下諸警探在 Ystad 周邊的奔忙,與南非部份的情節交錯進行,而且分別結束。讀南非部份故事時,我總想起 Frederick Forsyth 的 The Day of the Jackal(以戴高樂為對象的暗殺計畫)以及 Robert Ludlum 多部主角可謂「神人」的驚悚小說,而且不免好奇:著力寫 political thriller 不好嗎,著力鋪陳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不好嗎,幹嘛非得把 police procedural 拉進來?

簡單說,Wallander 系列的前三部,在「類型」取向上相當不一致。Mankell 顯然對於這世界有很多看法──那些看法也令我獲益匪淺──但是,他的看法,非得用「小城探長」Kurt Wallander 以及 Wallander 周邊其他角色的「架構」來傳達嗎?

Sjöwall、Wahlöö 的 Martin Beck 系列注視瑞典社會「內部」,Mankell 卻經常著眼於瑞典在世界上的位置——Killers 談瑞典政府、人民對於外國人入境尋求庇護的態度,Riga 談波羅的海三小國(瑞典的隔海鄰邦)在蘇聯崩潰前的變動,Lioness 看得更遠,談的是種族隔離政策瓦解前的南非。

我們如何解讀這樣的差異?

本篇發表於 Mankell。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