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瀧谷》

《東尼瀧谷》是 2004 的電影,但 DVD 上看起來不像。粒子粗(彷彿是 16 mm 底片印成 35 mm 拷貝),色彩不夠飽和(彷彿攝影師從頭到尾都過度曝光,白天的室外景且沒用 UV 濾鏡),畫面 fade out 後的黑卻又泛白(像亮度調得過高的電視)。這一切,可以是創作上的刻意,也可以是 DVD 製作上的粗糙(我買的是美國版),我不會為此買日本版 DVD 比對

初看時發現 OS,蠻好奇是不是村上的聲音。不是不可能,The Sheltering Sky 原作者 Paul Bowles 就為 Bertolucci 的電影版配過 OS。因此既查了 IMDb,也刻意看了片尾字幕,發現不是村上,是西島秀俊。

這多少讓人覺得遺憾。但西島那 un-assuming 的語音,說不定比村上本人更具「村上性」。

小說中現在式的東尼瀧谷,約 40 歲。電影中現在式過去式的成年東尼瀧谷,看起來卻都像 50 歲(主要因為眼袋與深刻的法令紋)。而且,這位男演員的面貌,與村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主要因為眼睛)。或許,創作者是想藉一張明顯看得出年紀的臉,直接從視覺上呈現東尼瀧谷長期處於孤獨所致的滄桑。也或許,創作者想藉核心角色面貌上與原作者的相似,凸顯故事的「村上性」。

小說中,東尼瀧谷徵求助手的條件是服裝尺寸(7)、鞋子尺寸(22)與亡妻相同,身高(161 cm)也接近。OS 沒提這些數字,卻說他從應徵的女生當中,挑了一個與亡妻最相像的。

劇本是(導演)市川準寫的。我不懂他改動的理由,因為,即便 OS 完全依照小說的文句唸,那一系列影像也成立。我覺得有趣的是,市川準選擇宮澤理惠演這兩個角色。

「衣物」在故事中的份量,可以是一個原因。宮澤有很強烈的「衣架子感」。

此外,或許是宮澤舉手投足之間,流露的「病態感」吧。不須「表演」,只要她「存在」,便自然輻射出的一種獨特感覺——年輕,但不是(無拘無束的)青春。

循此,男女主角的選擇,或可視為以「面貌上的滄桑」與「心境上的不青春」互襯。

因為敘事大抵依照時序,宮澤的分飾兩角,並不至於造成觀眾的困惑。但創作者——出於體貼或多慮——還是在宮澤理惠的同一張臉上,就「東尼之妻」與「應徵女子」做了區別——宮澤右眼下方近鼻樑處有一顆直徑約 3 mm 的痣,顏色頗深;演「東尼之妻」時,這痣被化妝為肉色(於是變成一顆小疣?);演「應徵女子」時,則維持原狀。

此外,宮澤以「東尼之妻」身分出現時,「遠景」不算,從左側拍的「中景」、「近景」,比右側多上許多。

(看電影時刻意「抽離」去留意這些,實在無聊。可創作者如此計較一顆痣,應該更算無聊?)

「東尼之妻」生前買了很多很多衣服。按理說,應該春裝、夏裝、秋裝、冬裝都有。但電影裡那衣物間裡的衣服,都偏厚重

或許電影是秋天、冬天拍的。或許創作者選擇厚重的衣服,是要呈現「執迷於衣裝」一事之沈重

一套套厚重衣裝,掛在一列列衣架上,在東尼瀧谷眼中,無異——首次帶他走出孤獨的——亡妻骷髏的兵馬俑吧。

兵馬俑可以出清,鬼魂無法出清。東尼睡在空蕩蕩的衣物間,仍會聽見亡妻的啜泣。(Alternative Title: Tony Takitani : A Ghost Story.

本篇發表於 電影。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s to 《東尼瀧谷》

  1. 老基 說道:

    您好~請問我能分享這篇文章嗎?若同意…我會遵照標示來源與原創者的資訊,謝謝。

發表留言